亚洲曼彻斯特三年展:和谐社会

本次展览围绕和谐的概念展开,特别回应了中国政府在2005年提出的中国和谐的概念。在本次展览中,和谐以五件独特的作品呈现,每件作品都蕴含着和谐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维持和谐所需的微妙平衡。

曼彻斯特三年展——大型

研究人员

蒋杰宏教授

副馆长
  • 黑龙潭
  • 郭应
  • 林赛·泰勒
  • 便桶周
艺术家
常惠明、陈杰仁、陈文博、程庆元、何安、金峰、阚璇、高俊宏、李洁、梁志和、李伟、刘建华、刘晓东、Luxury Logico、白尚春、TOF集团、万丽坤、王思顺、王茵、王宇阳、徐曲、颜兵、杨振忠、姚瑞忠、杨参孙、袁巩、张培力、赵瑶、郑国谷、周小虎和庄辉。

研究背景

该项目发展了超越传统艺术博物馆和画廊空间的艺术和策展实践。展览在多个工作场所举行,包括一个library,足球博物馆、大教堂和户外空间,如世界上最古老的城际火车站(曼彻斯特利物浦路),以及它们现有的历史、文化和宗教内涵。他们的包容问题和重新定义了“艺术的展示”,并质疑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和谐社会作为ATM14的主要部分,来自中国、香港和台湾的36位艺术家在曼彻斯特市的六个场馆展出了他们雄心勃勃的作品。这仍然是迄今为止在英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展。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作品都是新委托的,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雕塑、装置、摄影、视频、动画、声音和表演。本次展览吸引了中国当代艺术(北京)15万英镑、台湾文化部8万英镑、香港艺术发展局3.1万英镑、T博物馆(杭州)4万英镑、博伊黎画廊(北京)1.8万英镑,用于委托新作品和目录设计制作,核心资金为英国皇家博物馆提供3万英镑CFCCA(曼彻斯特)。

研究的目的是

本次展览的目的是通过艺术回应,探讨中国政府于2005年首次提出的“和谐社会”的社会经济愿景。这一理念将中国的重点从经济增长转向社会整体平衡,而“和谐”的概念被创造出来是为了解决或淡化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问题。为了回应2014年ATM峰会的主题,冲突与同情在美国,中国似乎“没有冲突”,而是近乎诗意地呈现出一种冲突和谐社会.这个策展项目邀请来自中国、香港和台湾的杰出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个人记忆、个人反思和想象,批判性地发展新作品,以“和谐”的方式回应这个前所未有的社会、思想和文化变革的时代。

研究方法

这个项目的策展研究是通过一系列艺术家工作室的参观、访谈和讨论进行的。超过一半的作品是特定场地的委托。此外,总策展人还分别在国际上的重要场所举办了6场工作坊,邀请艺术家和策展人分享、讨论和辩论,包括CFCCA(曼彻斯特)、伦敦国王学院(伦敦)、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外滩美术馆(上海)、台北当代艺术中心(台北)和亚洲艺术档案馆(香港)。展览会议:和谐社会(9月)在索尔福德大学举办,以及在帝国战争博物馆(曼彻斯特)举办的进一步的ATM14研讨会(11月)作为一个评估平台,与艺术家、策展人和学者一起审查项目,并为目录出版和书籍章节的发展做出贡献。

结果

作为迄今为止在英国规模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和谐社会为观众带来的不仅是中国、香港和台湾当代艺术的最新发展,还有在全球背景下对中国近期社会政治变化的理解。

特别是功天下无事由王思顺设计的一个巨大的金属圆柱体以一个非常不稳定的角度倾斜,推断出轻微的不平衡如何破坏社会和谐。

参孙的年轻的低调的情况下在图书馆环境中探索声音的悖论——当噪音被抑制时,它永远不会完全沉默,在一种异常的和谐中。

袁公上演了一出题为《动荡由此和谐的动作逐渐转变为侵略。

郑国谷在曼彻斯特大教堂通过灯箱装置描绘了精神和谐脑电波所有的十二种学科都通过神经意识与耶稣联系在一起。

中国盘子在《中国人权宪法》中,金峰将中国的人权宪法转换成木块,让人联想到传统形式的邮票或印章。这些文字是反向雕刻的,因此很难阅读和解释。

Baidu